台灣的 Youtube文化是我一直以來都很想寫的題目,以前只有在國外興盛的youtuber文化近年來終於在台灣開始成長了,台灣的創作者也成功的走出了只屬於這塊土地的獨特路線。在既有的youtuber類型之上,個別創作者從國外的先例與其他創作者身上學習並發展出新的內容。其中相當有趣的便是一群被稱為知識型youtuber的創作者們,它們的崛起開始讓主流文化視youtube為一個可以學習新知的管道,並非只是出產娛樂內容的平台。我覺得最特別的一點是有些被歸類(或自我歸類)在這個類型的創作者有強烈的使命感,希望憑藉自己製作的內容去啟蒙大眾,但很多的成員在知識型youtuber這個詞出現多年前便已經在活動了。自己剛好目睹了知識型youtuber類型的成形到它反過來影響創作者的過程,在此提出個人的觀察與看法。

 

  知識型youtuber的創作者出現/定位大約是在2016年底,是我剛開始接觸並喜愛上台灣youtuber不久後的事情,後來就目擊的知識型與整個台灣youtuber圈的大爆發。這部分對我而言是相當印象深刻的記憶。以下的內容是我自己的觀察與看法,有蒐集了一部分的網路資料,但有可能不是那麼精確。如果在資料上取用上有錯誤的話歡迎直接指出,有不同的看法也歡迎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RayDuEnglish/posts/1917914061753903

  知識型youtuber一詞正式被多數觀眾知道並認可大概是從主辦英語教學頻道的阿滴開始,他在Dcard上整理了一個台灣知識型youtuber的懶人包,並按照頻道內容分成不同的類型。這個列表是以阿滴本人有訂閱且有持續更新的頻道當標準,有相當標準的知識普及型頻道。其中提到的創作者包括綜合型的台灣吧,科學主題的啾啾鞋,人文社會學科相關的超級歪等等,其他的則是樂評、影評、說書、語言教學、心靈勵志頻道。阿滴列出來的頻道內容多元性很高,觀看這些頻道或多或少都可以學習到一些自己未曾接觸過的新知。在阿滴的影響力與台灣youtuber內容的多元化之下,知識型這個成為了新的類型標籤,有些頻道也因新的分類方式出現變成知識型頻道。但我覺得這個列表很微妙,好像阿滴只是把自己喜歡創作者類型東拼西湊起來,加上知識型的標籤而已。這幾個分類之間的差異大到除了都是youtuber以外沒有任何相似之處。知識型傳遞的到底是甚麼樣的知識,成為了我很長一段時間的疑惑。

  以上是最早對知識型youtuber進行定義的資料,從文章的語氣可以看出這個說法不是阿滴首創,在創作者與觀眾間已經行之有年。就我剛聽到這個詞的時間點,被叫做知識型youtuber只有兩個人-啾啾鞋與囧星人。這兩人對於知識型創作者的影響不可謂不大,他們的創作內容提供了其他有心走非娛樂向的創作者一個新的方向與粉絲。

  啾啾鞋開始創作的時間非常早,但直到2016年底才爆紅,可能是搭上了台灣youtube2017年的成長風潮,啾啾鞋頻道的訂閱數飛速突破十萬接著20萬訂閱的大關,成為台灣科學型youtuber的代表。他最出名的系列「超邊緣冷知識」專門分享一些不知道也沒有關係的無用冷知識,「一探啾盡」探討生活中常見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啾讀」是本人分享一本自己喜歡的科學向書籍。影片中的有如內容農場才會出現的冷知識內容,卻是本人翻閱無數論文與專業書籍得到的成果。看似邊緣的內容,但確實是非常紮實的自然科學知識。

  囧星人被歸在知識型的範疇主要是因為她的「囧說書」系列,印象中本人表示是從外國youtuber或啾讀系列上得到靈感而開始的。說書的內容早期以小說為主,後來轉向心理學、心靈勵志、哲學、歷史、經濟學、社會學等等。推出節目期間影評數量直線下降,創作重心完全放在囧說書系列上,整個頻道往說書的方向轉型。近期除了合作以外,兩大主要單元「囧說書」與「囧知識」的內容其實都是在說書,單純以不同的方向呈現而已。囧說書這個節目大幅度的改變了囧星人的形象,從影評人轉向了知識型,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youtube影評形象的專業化。

  以上兩人是我觀察到將「知識型」一詞在youtube引起熱潮的人物,共通的特徵是創作內容屬於傳統的知識範疇內。啾啾鞋的自然科學不用多說,說書這件事本身就帶有閱讀普及的意義,而囧星人的做法與選書更讓節目的宗旨訂為傳授知識,奠定了知識型youtuber的地基。同一個時期的youtuber與後進者都有類似特色,像超級歪的影評+說書、閱部客的說書+經濟學,這些人被歸類或自我定位的原因都是與以上兩位有類似的主題與節目。這是我所觀察到的知識型youtuber演進的過程。

  回到阿滴的那篇文章,就可以知道說書、科學、影評三者被歸入知識型的原因了。接著阿滴寫這篇文章的理由是要回應網友對於「清流」youtuber的討論,這涉及到台灣對於創作者的想像。非娛樂型youtuber對於自己製作的內容是有一定取向與觀眾群的,相較於大眾化好接業配的娛樂型youtuber,非娛樂型的廣告與收入有相當差距,「清流」一詞可能會強化非娛樂型youtuber資金不足的困境。這個列表的主要目的其實是拉攏喜愛非娛樂內容的觀眾,知識型的標籤下其實只是非娛樂型的創作者而已。另一個吸引觀眾的方式則是以「學習」當作標語來宣傳,網路學習與新興知識管道結合,正是阿滴經營的「阿滴英文」頻道與其他的學習型頻道。

  簡介完脈絡後,現在開始深入討論什麼是知識型youtuber與他們傳遞出的知識內容,什麼樣的內容被涵蓋進來,又甚麼樣的內容被排除了。以下是列舉了時常被認為是知識型的創作者,以及我自己對於這些創作者的分類與看法。

 

1.社會議題向的創作者,其傳遞知識/時事的目的是希望推動特定的意識形態或關懷,內容通常帶有個人強烈的觀點。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台客劇場,以環保議題為主要關注,自我主張強烈,針對當下自己關注的事件進行發聲。值得注意的是它的內容是較多的成分個人主張,並不是在傳遞正確的知識。他以自己的方式進行關注,做出自認為正確的行為,無關於傳達給觀眾「正確」的知識。我覺得台客劇場純粹是因為清流之名被拉進來充數,不具備與知識有關的要素,這類型的人出現在FB上一般是被稱為網紅,不過他引起的社會議題關注確實都是很重要的議題。早期的林辰與台灣吧也有一點這種特色,但是兩者的取向都是以比較冷靜中立的角度來討論。

2.科學型創作者,這個比較沒有爭議。除了台灣對科學的看法比較傳統外,現在在做科學普及內容的youtuber對於內容都非常用心處理。可惜的是,科學題材創作者的門檻較高(能夠做科普內容的能力),題材也比較冷門。現在科學型代表有啾啾鞋、佑來了、Pansci,這些創作者相對於其他的非娛樂型更艱辛,影片的製作上難度更高,期待有更多人投入這塊地創作。

3.人文社會型創作者,這是一個經常會被分在其他類型的創作者,我認為如果從真的從知識的角度來看,應該要獨立出來分成一類。這類創作者現在台灣只有兩位-超級歪與誰不重要。比起科學型更冷門與小眾的高門檻類型。這兩位都是由人文社會背景的專家來進行影評或是說書,不過內容難度是普通說書型youtuber不可能達到的高度。人社型youtuber的意義在於將youtube影評/說書節目提升到一般文字影評/書評的高度。內容沒有太多的娛樂效果,純粹是認真的評論,想入門相關領域可以從這兩位開始嘗試。

4.知識普及型創作者,目標是將艱深冷僻的知識用簡單的方式告訴大眾。與說書或勵志類型不同,普及型的創作者沒有那麼強我來教/幫你的潛台詞,更多的是希望將某些概念與想法讓普遍大眾所接受。與社會議題型有點相似,但主張比較不強烈,重點集中在引起觀眾的關注和反思上。最具代表性的是台灣吧,深耕各種議題多年,時常與各界合作推出企劃。早期主要關注土地議題,後來在哲學、法律、經濟、文化等多方面涉獵。一個企劃大約有7集,每集是大約5分鐘的短片,非常方便觀眾快速了解議題。還有蒼藍鴿的醫學天地與三個字SunGuts兩個頻道是專門做醫學常識普及,對醫學或物理治療有興趣可以看看。

5.語言/技能教學型創作者,與其說是知識不如說是學習,如果說學習自己不會的東西算學習知識的話就算是。影片內容接近是半娛樂型,在這點上與與傳統補習班做出區隔。比起上述的創作者有更大的客群,也有許多創作者同時創作外國文化介紹的內容。最常見的創作者是走語言學習還有音樂技能教學,也有許多創作者開始群體募資方案提供進一步的學習方案,可以視為是一種新興的學習管道,但說是知識型的話有點勉強,因為台灣的主流文化並不把語言專業是為一種知識。

6.自我提升/心靈勵志類,搭上教學型創作者的風潮,但教的不是技能而成功法則、正向思考、時間管理、人際關係、投資理財、戀愛經營。身為厭世象牙塔居民,對這些一點興趣也沒有。說到底這些到底算是甚麼知識呢?將勵志書籍、外國新聞報導、TED演講的東西直接複製貼上,或是自己編勵志故事來說嘴,很難理解這樣內容可以被放入知識型的標題。如果是我的話會他們歸在表演型或宗教型youtuber

7.影評,在台灣是囧星人剛起步時帶進來的創作類型,存在時間非常久。近期幾位有名成員突然被劃進知識型youtuber圈內,其他的影評youtuber依舊默默無名,結果起始人自己不做了跳去說書。影評本身不能說是沒有任何知識成分,不過youtube的影評多數還是限於個人看法,其中被當作知識型youtuber的聽起來比較專業的那幾個。

8.說書,演講型youtuber,看了一本書,十分鐘講完,挖我在讀這本書之前都不知道原來是這樣啊,就是要這樣做才能夠成長啊。曾經是一個可以變成書評的好企劃,直到創始者們開始拿著正向心理學、成功人生法則、讀書方式、自己看不懂的哲學、物理學、醫學、歷史文化書來講。說書youtubr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能夠理解的只有心靈勵志書籍,可以講得頭頭是道,除此之外都不過是照著書中的內容念。說書型沒有屬於自己的中心思想處理哲學、社會科學題材,沒有背景知識處理科學書籍,他們就只是「說書」而已。最常出現的情況是盲目的推崇心理學/經濟學,然後把其他的書籍斷章取義。嚴格來說並不是所有的創作者都是以上那個情況,但如果沒有意識到說書行為本身的意義,就很容易陷入複述書中內容與只有個人看法的情況。

9.無法分類型,不屬於上述類型但是就覺得就是知識型的,代表人物是呱吉與走路痛。這些創作者算是走在類型的邊緣上,夾在娛樂型與非娛樂型的接縫中。內容風格強烈,對到口味會愛到不行。基本上不算是知識型,屬於清流/小眾向的創作者。不過近期走路痛開始試著朝大眾向的方向轉型,結果如何留待未來繼續觀察。

 

以上這些是現存各種不同的知識型頻道內容,我覺得如果這些創作者能夠被歸入知識型的大旗下,那有些創作者同樣也應該被視為知識型的頻道。

 

1.動漫評論,雖然台灣的youtube動漫畫評論多數都是個人看法跟作品內容整理而已,跟youtube影評圈比起來是半斤八兩。這些創作者選擇了最直接吸引觀眾的方式,塞入大量的娛樂內容與個人看法。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動漫評論者就算講的內容很不錯聽在非宅族群耳中還是很宅,影評隨便說一些美漫設定就顯得很專業。我覺得以前的AJAbulae有時候的內容是非常有趣而且值得深思的,可惜難以融進主流圈中。

2.表演型youtuber,這是一個被youtube圈當成娛樂型太久的類型,披著搞笑的皮做著迂迴的嘲諷。這類創作者在影片中看起來展現了自己的本性,其實是經過安排誇大化的表演。通常表演型不會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如實呈現出來,他會透過認真的表演、反串來迂迴的諷刺自己要批判的事情。直接的舉例就是搞笑藝人或脫口秀主持人,像是鋼鋼跟卡米地的表演者。我覺得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黃大謙,他的第一部影片自拍教學就成功地讓一群網民開戰,對影片內容有完全相反的多重解讀。這就是表演型藝人最有趣的地方,創作內容需要去解讀或是進入特定脈絡才能知道創作者本身的看法與價值觀。這種類型的youtuber在國外很多,台灣的觀眾似乎不是那麼有意識或能力去識讀這他們的創作。

3.LGBT youtuber與其他類型的非主流普及創作者,酷兒跟其他知識比起來應該有同樣的重要性吧?為什麼只有二次創作者跟宗教家被歸在知識型裡面?還有其他各種特殊的、非主流的深入頻道也不會被列在其中。

 

重新檢視「知識型」的脈絡與框架後,總結一下現在的知識型youtuber大概是怎麼樣子的創作類型:

 

1.傳統意義的知識:以自然科學與書籍這些在主流文化中被視為知識的標籤為主題的創作,科學型與說書型憑藉著看似具有學術性的題材進行傳播,被多數觀眾自然的接受。語言教學類也在廣義的知識範疇下被劃入了知識型中,三者被定義為最早的知識型youtuber

2.非娛樂型創作者:為了吸引觀眾所以與娛樂型創作者做出區隔,將小眾的、有特定取向的創作者納入知識型的範疇。主打的特色是「看youtube學習」這種新的知識吸收管道。藉由拉進其他非娛樂型如文化交流、社會議題、音樂等同樣具有正面意義的創作者增加廣度。這發生在阿滴寫出那篇文章前不久,跟著他的推廣持續的進展。

3.類型定型、合作擴張:開始打出名氣的創作者可以與自己性質相近的創作者交流、合作,開始增加影片內容的娛樂性。許多人會與娛樂型youtuber合作拍影片,。後進者也從前輩身上找到創作的方向持續擴張/複製知識型的定義。到這個階段強調「知識型」意義已經不大了。這個標籤主要是給觀眾一個快速選擇的依據,對於不喜歡娛樂型youtuber的觀眾一個觀看喜歡內容的方向。

 

  整個梳理下來會發現知識型youtuber本身是一個後來被創造出來的名詞,它現在的意義與知識無關。這是種為了推廣小眾的內容創作者產生的宣傳手法,藉由結合現代人對學習的迷思與知識的焦慮,成功的達成了目的。知識型的標籤並不真的代表創作者在傳道解惑或是進行知識普及化的偉大行為,只不過是某種取向的創作者而已。有趣的是,有人真的把自己放進了這樣的角色並且信以為真,她就是這篇文的主角-囧星人。

 

*因為以上內容成文以久,現在回頭看似乎部分語氣有點太激烈可能造成誤解。在此先澄清一部分可能造成誤解的部分。首先本文中的知識都是使用台灣傳統意義上的刻板印象這個意涵,當然知識本身的多元性不止於此。但為了從脈絡來解釋創作者被納入與排除的原因,不得已才這樣使用。個人覺得新興管道的知識或技能學習並沒有不好,也不是想要排斥非學術管道的知識產出者。只是youtube很多情況並不是出在知識產出的方式,而是創作者如何處理與看待知識的問題。像是有些心靈勵志的創作者借說書強調自身價值觀的正確性,作品評論者並沒有意識到評論只是個人的詮釋,不具備相關背景知識的創作者覺得自己不需要查證就可以科普任何領域的創作,知識普及推廣者覺得自己是傳授知識的導師等等。種種亂象不是因為看不起新興知識而產生的,而是創作者對自身的定位出了問題。詩人宋尚緯的看法我覺得說得非常好。


「有些人說冏星人不過就是一個知識的掮客,將他講得非常要不得。這件事情平心而論,不管他是知識的什麼都好,就算退一萬步,真的是掮客又如何?大家都覺得知識是很了不起的東西,只要真理在那邊,不怕沒有人去追尋它。
 
但這件事情可能比大家想像得還要殘酷一點,有的時候真理在那邊,但大家毫無興趣。就算囧是知識的掮客好了,那他也達成了某種知識傳播的條件,讓某些人對這些知識產生興趣,能夠引起更多人對某些知識的興趣。
 
說到底,大家就是對於冏星人或者是其他知識科普型網紅/作家有一種天然瞧不起的態度而已。認為這些知識是入門的根本不用去說,認為這些東西很簡單根本不用談,為什麼大家不去追求更深入的知識呢?我每次看到這種說法/想法就想回,別把自己想得太了不起,你們都盯著上面的東西看,有沒有想過下面的讀者是怎麼上來的,最好是每個人到了一定的時間就會自動變態成為擁有完整知識的人,你當大家是昆蟲嗎。」
 
這些事我不覺得不能做,這完全是一條可行的路,只是走在這條路上的人需要忍耐更多寂寞,而且需要知道自己在幹嘛。

 

原文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2302310016451540&id=1000001769264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ayuki7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